(图文/廖倩)学技能、强本领、增实践,为了培养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师专业技能,11月14日下午及15日上午,师范学院2023级小学教育专业全体成员赴成都市盐道街小学(汇泉校区)参加成都市第三批中小学教师发展基地学校开放周。

14日下午,首先开展《教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真实情境学习》,盐道街小学二年级的老师和同学们为大家带来了《坐井观天》的课例展示。在课堂上,老师注重情境创设,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让学生通过演一演、辨一辨、读一读等活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让同学们充分理解故事内容,学生思维得到了充分锻炼。整节课学生参与度高,学习气氛浓厚。接下来,盐道街小学三年级的老师和同学们为大家展示了《童心巧对韵》一课,老师让同学们思考对联和对子的相同特点,并列举出自己身边观察到的对联,同学们纷纷举手,积极参与。其次,在老师的组织下,同学们大胆尝试对对子,这让课堂变得极具趣味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生们不知不觉的掌握了对联知识,并学以致用。


最后阶段教师代表进行了主题交流,针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真实性学习任务设计和实施研究》展开汇报,教师代表说到,在课程设计时,教师需要透析课表和教材,教学才能把握方向,应以大概念为核心素养进行目标制定,聚焦真实问题创设情境。还说到教师应该要成为学生的“观察者”,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把握恰当的教学机智,教师应当从知识的给予者,变为孩子思维的促进者。
15日上午进行的是《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首先是由小学三年级老师和同学带来的《什么是周长》一课,课堂富有感染力,通过PPT图片、动画以及身边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画一画,摸一摸,算一算感知周长是什么以及周长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使数学和生活更贴近,孩子直观地感受数学,知道数学可以解决身边的问题。践行了新课标提出的:“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紧接着,三年级另一个班的老师和同学为大家展示了《校园中的周长》一课,课堂上,老师注重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并从中感悟到对不同图形的周长的测量应该灵活地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体会到“化曲为直”和“转化”的数学方法,提升了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紧接着,针对《基于数学核心概念理解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索》进行了主题交流及汇报,汇报中老师提到三“化”三“改”—新课标呼唤新课改,要注重化知识为素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化课时为单元,推进单元整体建构与教学;化书本为世界,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教师要注重单元知识维度和认知维度的分析,调整好自己的课时内容和课时安排,确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此次听课和主题交流活动让大家感触深刻,收获颇多,同学们领略到了不同优秀教师的风采和专家的精彩报告,丰富了自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优秀教师在教学中的热情和专业度,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自我提升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