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历史沿革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由原成都师范学校、新都师范学校、成都幼儿师范学校和成都教育学院等成都市属师范院校几经合并而来,正式组建于2015年11月,其最早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4年陆绎之先生创办的“淑行女塾”。 成都幼儿师范学校的前身是1942年成立的“四川省立幼稚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以后,历经变迁并曾一度停止招生。1973年恢复为“成都幼儿师范学校”。2006年整建制并入成都大学,成立“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2015年并入现在的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成都教育学院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以教师职后培训为主要功能设置成立。2001年,具有近百年历史渊源的原成都师范学校和原新都师范学校整体并入成都教育学院。2006年,几校合并后的成都教育学院再次整建制并入成都大学,成立“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后于2015年与学前教育学院整合成为现在的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百年师范艰难跋涉和奋力崛起的历程,正是我国师范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每一次调整、合并,都是上级党委和政府审时度势、审慎决策的结果。学院始终加强党的领导,顾全大局、顺应趋势、凝心聚力,实现了人才培养层次从中专向研究生水平的跨越提升。 二、学院现状 师范学院现有教职工105人。82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1人、副教授43人,硕士生导师26人;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59人(其中博士33人);有海外背景教师近20人;双师型教师超过70%。 师范学院开设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和应用心理学四个本科专业,年均本科在校生规模2000名左右。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均为省级特色专业和省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专业,学前教育专业2019年入选“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专业2017年成为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2020年入选“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16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落户学院,首批开设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两个领域。2020年,学位点以优异表现顺利通过专项评估,并新增特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两个领域,实现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对学院四个本科专业的全覆盖。 学院始终以“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为教育信条,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行动准则,以“厚基础、强能力、育特长”为人才培养目标,近年来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成效卓著。“走向生命关怀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十年探索”和“‘一主两翼’全科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分获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幼儿教师内生性发展培训模式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获2017年成都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四川省第六届普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另有2个本院教师参研的项目分获国家级普教成果二等奖和省级普教成果三等奖。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项、四川省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项、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项、四川省课程思政建设课程1项。在A类出版社出版教材28部。2018年首次参加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毕业生除投身教育事业、贡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外,近五年累计有143名同学升入国内外高校攻读硕士学位。 依托教育学成都市重点学科以及四川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中国农村教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和四川省青少年性教育普及基地等学术平台,“十三五”期间获得2项四川省、32项成都市哲社成果奖励;立项42项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发表重要论文73篇(含中文核心),出版著作58部,累计到校科研经费1248.2万元。 学院深入落实校城融合战略,领办成都大学附属小学和附属幼儿园。利用四川省中小幼教师继续教育成都大学培训中心、四川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成都市教育系统干部培训中心、成都市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中心等职后培训平台基础,“十三五”期间先后承担国家、省、市和各区县委托教师培训项目52个,参培学员共计9729人次。学院创新实施“博士工作站”等校地合作项目,并加强与美国、新西兰、泰国、捷克、台湾、香港、韩国等高校交流合作,汇聚多方资源,推动学院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不断迈向新高度。 悠久的办学历史,优良的教育质量,是师范学院品牌塑造的基石;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师范人,是学院特色发展、扬优发展的有力保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立足应用型城市大学的基本属性,传承百年师范的优良传统,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脉搏,师范学院将努力建设成为扎根成都、领先四川、面向全国、接轨国际的基础教育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术研究与服务中心。 三、学院特色 一是历史积淀厚重,校友资源广泛。基于百年师范特别是成都师范学校和成都幼儿师范学校的育人成就,成都市公立幼儿园80%以上园长以及公办小学70%左右的校长均为我院校友。 二是师德修养为先,全程实践取胜。学院以培养新时代“四有”教师为核心使命,构建“两卓越三优质”模式,注重两代师表,强调师德为先,强化实践应用,依托全程化反思性实践体系,培养的学生富有爱心、多才多艺,师范性强、忠诚度高,深受一线欢迎。 三是多边协同深入,服务地方热忱。充分整合政府、高校、行业、智库、海外五方资源,实现校内联通、校际互通、行业相通、智库融通、海外贯通,在协同推进人才培养的同时,依托“博士工作站”等创新形式深度服务地方,社会声誉良好。 (数据更新至2023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