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继续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继续教育 >> 非学历教育 >> 正文

以“言”搭桥,用“心”赋能

——成都双语实验学校教育集团高段班主任联合教研活动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7日
查看:
  来源:

本网消息(图/张思懋 文/罗书恒)2025年3月25日下午,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刘华锦教授、朱素蓉副教授一行应邀到成都双语实验学校和悦分校初中部,指导班主任开展“成都双语实验学校教育集团高段班主任联合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参会包括成都市双语实验学校钟静副校长、成都双语实验学校和悦分校翟甫副校长,以及成都双语实验学校教育集团58位班主任,攀枝花第六中学7位教师代表。会议由成都双语实验学校德育处副主任胡竞文老师主持,成都双语实验学校家校社协同育人项目的主讲专家刘华锦教授主讲,内容包括“政策解读”“理论解析”“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追根溯源”等环节,旨在全方位提高班主任家校沟通能力,推动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深入开展。

刘华锦教授以“家校沟通故事”的征集导入,通过引导参会老师回忆日常家校沟通工作,调动教师思考的积极性,开启本活动第一部分“有关班主任和家庭教育的国家文”的解读。刘华锦教授重点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文件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班主任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的角色定位,以引导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为切口,指出班主任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重要性。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理论基础”环节,刘华锦教授围绕四大沟通理论展开讲解。在积极心理学理论和谐沟通理论部分,“班主任有哪些好?”提问激发在场教师的热烈讨论,强调了“阳光心态”的重要性;运用破窗理论,指出班主任需要重视学生的日常表现,预判风险;运用人际风格理论以动物为喻,详细介绍如何采有针对性的交流方式与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

随后,刘华锦教授在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应注意的问题”环节强调了家校沟通原则谦和而不迁怒中正而不偏执理解而不拆台”,并SOLER模式详细介绍沟通中的体态语应用。

针对班主任对家校沟通主要困惑,刘华锦教授基于团队会前收集和整理的班主任问卷反馈的具有代表性问题和相关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此开启互动环节六个组老师自主选择情景剧演绎或“追根溯源”的方式,分析案例的问题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活动现场的老师们展开了热烈积极的讨论,刘华锦教授深入各组共同探讨,最后选择两个小组进行成果汇报

组以情景剧方式,准确抓住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痛点,以孩子的手机使用与迟到问题展开家校沟通并成功解决问题的演绎,赢得全场老师的掌声与共鸣。老师扮演的男家长模仿了部分家长对于家庭教育、家校协同育人有不同见解的表情,而扮演班主任的老师非常耐心地与其进行沟通与引导,并为父女关系的缓和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展现了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第二组选择“家长因指标到校生的问题闹情绪,不理解学校工作”话题进行追根溯源,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详细分析了应对思路与解决措施,老师应当对家长的担忧表示理解,同时明确表示指标到校生是学校严格按照政策文件划分,是有依据的。老师们的精彩回答体现了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

对此,成都大学朱素蓉副教授点评道:“通过老师们热烈的讨论与精彩的演绎,看到了老师们眼里与心中的光芒感受到大家对于教育工作的热爱和用心。坚信老师只要拥有积极的心态,耐心地引导,做到换位思考,家校沟通问题就能够得到圆满的解决;鼓励老师们以苏格拉底对话”模式和策略通过目的、有计划、有程序、有技巧的沟通实现有效的家校沟通,促进学生、教师与家长的共同成长

本次教研创新采用理论加实践知行合一”的研修式,通过案例研讨与情景模拟的实战化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家校协同育人能力

 

编辑:家庭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