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正文
“校地共建,双向赋能”解锁《小学班级管理与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新路径 ——2024级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学习纪实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7日
查看:
  来源:

(图文/王倩 赵楷瑞)2025年3月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经验分享会在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课堂上热烈展开。本次分享会以“班级管理的艺术:从理论到实践”为主题,特别邀请了成都大学附属小学优秀班主任李燕老师和周馨怡老师,为24级小学教育研究生带来了一场深刻而生动的专题学习。

课堂上,李燕老师凭借自己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通过解析真实案例、情景模拟互动等新颖形式,深入浅出地探讨了“班干部培养策略”“家校沟通技巧”以及“突发事件应对”等班级管理中的核心议题。李老师的分享不仅展示了理论框架在实际操作中的转化与应用,更揭示了一线教师“土办法”中蕴含的教育学智慧。随后,周馨怡老师以“上课铃响教室仍吵闹”这一典型情境为例,引入了正面管教的理念,并强调了其“让教师和孩子都快乐”的终极目标。周老师鼓励新手教师从模仿优秀教师的评奖评优、家长会组织、活动策划等开始,经历"模仿—内化—创新"的成长路径,逐步形成个性化带班风格。

为了进一步深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3月12日下午,在学院黄媛媛老师的带领下,24级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走进了成都大学附属小学,参加了《小学班级与教学管理方法》课程专题学习活动。此次活动由成大附小教师团队精心策划,通过“理论+实践+分享”的多元化模式,为研究生们搭建了一个全面学习班级日常管理的平台。

活动开篇,成大附小陈怡校长就“微班会的重要性” 进行了深刻阐述。她指出,“微班会”是班级日常管理的关键环节,是连接学生日常行为与班级氛围的桥梁,更是传递价值观、凝聚班级力量的重要途径。

随后,研究生们集中观摩了一节以社会热点话题“哪吒”为切入点的微班会视频。视频中,教师以生动的情节和精彩的画面,巧妙地引出了班会主题,并激发了研究生们对微班会设计逻辑与实施效果的深入思考。

同时,研究生们也分组深入各年级班级,实地参观了附小的班级文化建设。从低年级色彩斑斓的墙面布置到高年级富有思想性的图书角,他们深切感受到了不同年龄段班级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不仅让研究生们直观理解了班级文化的育人价值,更为他们提供了鲜活的班级管理实践案例。

在赛课经验分享环节,附小曾娟娟老师以“如何上好一堂微班会”为主题,向研究生们传授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用的设计思路。她详细梳理了一套完整的微班会设计逻辑链,并结合实际案例深入讲解了如何紧扣班级共性问题,通过精巧的设计解决学生面临的实际困惑。她还强调了微班会中的互动与反馈环节,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勇于表达,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微班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真正实现学有所获。

活动最后,陈怡副校长再次系统剖析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多个维度,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并对比了不同年龄段班级文化的建设特点。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深入的分析,研究生们对班级文化建设有了更为立体和全面的认识,并逐渐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班级日常管理知识框架。

经过本门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观摩,大家历经了“观察—思考—实践—总结”的学习闭环,不仅掌握了班级管理的实操策略,更深化了对教育管理理论的认知。此次活动为大家未来的小学教育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