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云霞,图/熊云霞)2025年3月31日至4月3日,成都大学师范学院23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生赴成都七中、石室中学、树德中学、嘉祥外国语高级中学等基础教育高地,圆满完成第四周的教育实习工作。通过沉浸式跟岗实践,实习生们从学科教研、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深度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实践中感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内涵,全方位提升教学实战能力。

深耕问题,共探教法。实习生们积极参与实习学校语文组的集体备课,与各校名优师围绕一线教学的真实问题展开深度研讨,并获得了专业细致的指导。通过参与真实教研生态,准教师们既看到了教育理想落地的具体路径,也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持续的教学反思与实践智慧。实习生们表示:“名师们毫无保留的经验分享,帮助他们突破了理论到实践的最后‘一公里’,对教师职业的认知也从‘教书’升华到了‘育人’。”

协助管理,锤炼匠心。班级管理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一环,实习生们不仅要深耕课堂教学,更要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全方位体验育人工作的丰富内涵。在协助班主任开展晨会、班会及德育主题活动的同时,还以敏锐的教育观察力,在常规工作中发现学生的实际问题和真实需求、思考对策,并且积极与指导教师沟通交流,直至解决疑惑,进一步完成从“教育旁观者”到“教育思考者”的蜕变,展现了未来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

文化沁润,涵养师德。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曾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在实践中感受教育精神,在行动中塑造职业品格是一名合格教育者的基本要求。实习生们深入一线课堂后,深刻的认识到教育行为的背后是理念的支撑,单纯模仿优秀教师的表面做法而忽视其内在逻辑,可能导致“形似神不似”,甚至适得其反。教育的艺术不在于技术操作的熟练,而在于对“为何而做”的清醒认知。只有养成“观察—追问—联结—重构”的思维习惯,才能在借鉴中创新,最终实现从“形似”到“神至”的跨越,为未来独立执教奠定坚实基础。
本次实习为我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的教育硕士研究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和建议,学院带队教师谭梅教授和黎昌友教授表示,此次实习依托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实现了理论向实践的深度转化,为培养新时代“四有”好教师夯实了根基。未来,同学们将继续以匠心致初心,在知行合一中书写教育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