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正文
我院24级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赴成都市第十幼儿园参与学前教育教研活动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6日
查看:
  来源:

(图/文 杨笑晴)4月28日,成都大学24级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郭莉老师的带领下,赴成都市第十幼儿园开展专题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数智化赋能与混龄自主游戏创新”为主题,本次参会人员有十幼副园长范颖、科研主任古红、保教副主任谢琛及教师代表罗露、苏菲、蒋婉蓉、李祎雯、文舒等,双方围绕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实践与资源共享展开深度交流。

活动伊始,郭莉老师以“轶事记录法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为主题,为研究生们系统梳理了观察法的核心步骤:确定观察对象与目标、客观记录事实、分析评价幼儿行为、提出科学建议。她强调:“真实、细致、动态的观察是教育研究的基石。”郭老师鼓励研究生在后续实践中灵活运用这一工具,捕捉幼儿行为背后的发展逻辑。

随后,在古红主任与谢琛副主任的引导下,师生团队实地考察了十幼独具特色的户内外活动区域,彰显了以儿童为中心的环境育人理念。最后,古红主任表示:“我们通过空间重构,让每一处角落都成为幼儿自主探索的‘隐形导师’”。

户内外活动区域参观后,古红主任以《梦幻乐园里的混龄自主游戏》为题,从课程背景、实施阶段两大维度展开分享,包括背景:基于“呵护童心、点燃童趣、放飞童真”的办园理念,十幼突破年龄界限,构建混龄游戏生态;阶段:历经“从无到有”的课程雏形搭建、“从有到优”的内容迭代优化,正迈向“从优到精”的品质深化阶段,通过差异化支持策略激发幼儿社会性发展。

接着,陈琪老师带来课题《数智化背景下幼儿园教育资源共享中心建设问题与对策的研究》,聚焦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全球趋势与实践痛点,问题聚焦于资源分布不均、平台协同不足、动态优化机制缺失;创新路径依托“理论与实践双向融合”框架,构建“需求导向—数据驱动—动态反馈”的共享模型,为区域学前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在互动环节,研究生们围绕“混龄游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数智化资源库的可持续运营”等议题,与十幼管理团队及一线教师展开热烈讨论。副园长范颖总结道:“高校的理论前瞻性与幼儿园的实践智慧相结合,是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

本次活动以“走进现场、对话真问题”的形式,架起了学术研究与实践创新的桥梁。最后,本次所有参会成员一同合影留下纪念,未来成都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将继续深化与一线园所的合作,共同探索“勤动手、善动脑、喜锻炼、乐分享”的育人新范式,为儿童全面发展注入更多可能。

编辑: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