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韩叶 王琳)最是一年春好处,浣花溪畔,看文物读诗书。2月19日,成都大学书法教育辅修专业开展校外教学活动,师生前往四川省博物馆,上午参观《高山仰止,回望东坡——苏轼主题文物特展》,下午在四川省诗书画院聆听讲座《苏轼书法的理想、技法与意趣》,大家度过了充实愉快的一天。
星期天早上九点半,同学们早早来到了风景秀美的浣花溪风景区,在书法辅修专业负责人蔡育坤老师的组织下,大家在四川博物院门口合影后,随着拥挤的参观人流进入一楼展厅,观看《高山仰止,回望东坡——苏轼主题文物特展》。
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等主办,四川博物院等单位联合承办的川博年度大展“高山仰止 回望东坡——苏轼主题文物特展”于2022年11月29日正式拉开帷幕,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和苏东坡迷的追捧,迄今已有近百万人参观。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其中还包括很多小学生在开展研学活动。
此次特展以“东坡真迹”及其相关文物为核心展品,齐聚全国30余家博物馆珍藏的苏轼主题相关文物274件,分为序厅、四个部分和尾声。其中序厅部分介绍了宋代社会总体概况;第一部分“一门三杰孕于蜀”阐释了孕育三苏父子的宋代蜀地风物,以及繁荣的蜀学风气;第二部分“跌宕起伏的一生”以苏轼的宦迹为轴展示了这位逆旅行人的通达志向;第三部分“千年一遇的全才”选取了苏轼的部分诗词书画作品,彰显其卓越的文学、艺术才能;第四部分“人间有味是清欢”以苏轼的人际交往为切入点,再现了北宋名士的群像风貌;尾声“东坡颂”以后人赞颂之作,一览苏轼的人格闪光点与巨大影响力。
头戴斗笠,脚穿木屐,双手撩起衣摆,展厅起点处明代朱之蕃所绘的苏轼像轴,让不少“只读其文,未见其人”的观众对苏轼有了直观印象。这是苏轼被流放儋州时的生活写照,尽管艰苦,他仍泰然处之。
以一幅《苏轼宦游图》为引,展览利用大量当地文物、图像和诗文串联起苏轼人生中的亮点。以陕西凤翔为政治生涯的起点,苏轼深入民间与百姓一起抗旱救灾,著名的“喜雨亭”“凌虚台”皆有图文展示,生动直观。借助视频技术,西湖一角被“搬进”展厅,苏轼两入杭州赈灾放粮、疏浚运河的故事被娓娓道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在了解了苏轼在密州惩治盗贼、整顿军政的事迹后,观众重读这首词,胸中豪情油然而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中年以后苏轼接连被贬,远至海南岛。四海飘零中,他进入创作高峰。《念奴娇·赤壁怀古》、“二赋双珠可夜明”的《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国古代三大行书之一的《黄州寒食诗帖》,苏轼在黄州铸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丰碑。展览展出了清康熙款青花后赤壁赋笔筒、明代仇英所绘《后赤壁赋图》、明代许光祚书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等珍贵文物,苏轼影响之深远,不言自明。
时间线外,展览围绕苏轼的爱好专设了一个单元,呈现出更加立体的苏轼形象。穿行在展厅中,看苏轼纵情山水、饮茶品酒、制作美食,琳琅满目的文物、轶事,叙说着“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是文学史上难得一遇的全才。其词开豪放词之先河,使北宋词风“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其诗气势豪迈、信手拈来,晚年又追求闲淡简远,字句间韵味无穷。其文行云流水,随物赋形,题材广阔,章法奇特,名列“唐宋八大家”。此外,他还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和中国文人画理论与技巧的开拓者,留下了颇多佳作。
竹是正直气节的象征,苏轼对其情有独钟。以“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为准则,他开文人写意墨竹之先河,让画竹成为一件寄托高洁性情的雅事。后世画家凡画墨竹,无不受影响。《潇湘竹石图》包含26家题跋,始于元代,止于明嘉靖年间,共计3000余字的题跋本身就是艺术史的组成部分。
本次展出的《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卷是目前苏轼传世书法中字数最多的作品。《洞庭春色赋》作于元祐六年(1091),当时苏轼在颍州任上,安定郡王赵世淮以黄柑酿酒,取名“洞庭春色”。他的儿子赵德麟与苏轼关系友善,以此酒相赠,苏轼便乘兴作《洞庭春色赋》。据记载,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苏轼外任定州,以松醪酿酒。定州是古中山国,故苏轼将酒取名中山松醪,并因此作赋,完成了这幅大气而精致的书法。
一同展出的还有旅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阳羡帖》。此帖为苏轼写给友人的有关阳羡买田信札的后半部。虽只有60余字,字里行间风流胜赏,系苏轼晚年手笔。帖中钤有元、明、清三代收藏者印章及清内府藏玺。
这次因四川博物馆的大展第一次深入了解了这位伟大的诗人。一幅幅传世的书画,其中有他本人的拓印,有他与好友的信札,有学生为他的留念,还有后世对他的纪念。再去翻开关于他的传记了解他的种种,发现他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流传千古的诗篇,也不仅仅是培养出一位位名师大家的慧眼伯乐,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感悟。
上午的活动就此圆满结束,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又去了四川省诗书画院听西南大学书法博士生导师曹建教授的讲座。
讲座开始前,曹建教授和蔡老师与同学们在四川省诗书画院门口合影。
在认真聆听了曹建老师关于苏轼书法的理想、技法与意趣的讲座之后,我们对于苏轼的书法作品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我们此次的回望东坡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仰止苏东坡,我们会学到东坡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对书画的独到意趣,对亲朋的和乐友善......或许我们对于东坡并不能感同身受,但我们相信,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们也一定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开朗豁达,一笑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