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新闻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三全育人 课程生根——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硕士研究生《校本课程开发》教学班师生校外研习侧记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8日
查看:
  来源:

本网消息(图/邓芮林 文/吴晗露 范小梅) 2023年12月15日,经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李敏院长引荐,成都大学师范学院2022级教育硕士研究生专业选修课《校本课程开发》教学班师生一行8人,赴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参加“四川省教育学会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主题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四川省教育学会和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教育集团主办,以“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的校本实践”为主题,由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水井坊校区承办,会期一天。因课程冲突,教学班师生一行8人参加了下午的研讨会。学习内容主要涉及教师论坛、校长论坛以及专家讲座三个部分。


上篇:观摩名校名师风范,品鉴课程教学精髓

校长论坛由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及联盟学校三位校长依次做主题报告,从校长治校的角度了解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做法。本论坛较好地促进了教学班师生整合内化《校本课程》的课内理论学习和课外实践学习。

汇源校区郑艳副校长以《转变作业设计落实国家课程》为主题作报告。郑校长表示,研读课标对教学实施和评价具有重要价值。她讲述了学校从研究、实践与管理三维度推进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学科实践以丰富作业内涵的自上而下的落地过程。

华兴分校詹滢校长以《抓好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的第一资源——教师》为题,基于华兴学校真实校况,按“先破后立”的讲解逻辑为我们呈现了“年轻而不稚嫩”的新学校新样态。我们从中看到了名校从细节上展现出的人文关怀以及在“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的教师力量,见证师生共同成长。

遂宁安居中学王波校长以《勇毅笃行,躬耕不辍——基于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的学校实践探究》为主题,讲述了安居中学从“重量”转向“求质”的发展规划,以落实课程实施方案实践路径为始,从学校、教师、家校社等七个方面讲述了学校对国家课程校本实践所做探索,充分展现出学校的奋进精神以及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等名校对学校的积极影响。

在教学论坛,教学班师生观摩了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教育集团三位不同学科教师的精彩分享,从课堂教学中体会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微观实践。


中篇:观摩专家学者评议,理解专业交流生态

校长论坛由四川大学罗哲教授进行点评。罗老师提出“国家课程真正落地的最大影响因素是教师”“研究课堂的第一要素是研究学生”“学情决定教学设计的所有细节”等观点。罗老师多次强调“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若没有回望省视的意识和行动,就难以往前发展,更难谈形成真正的教育主张和体系。罗老师呼吁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有科学的生命观儿童观,教育越是能把握“师生一体”的真意,就越有可能走向“师生共荣”的发展格局。

教师论坛由四川师范大学李松林教授进行点评。李教授提出,学科实践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践的关键过程,高质量的学科实践需要把握“真实的学科任务”、“深层次的核心问题”以及“大概念”三要素,并在“课堂”“教学”“教研”等方面一以贯之。就课堂之维,李教授围绕“有限的课堂中如何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之问分享观点:一是“激活”,指课堂应激活学生的兴趣点、困难点,使学生在课堂中形成更高阶的投入;二是“精简”,指课堂教学应选出最有价值的、最强有力的、最能使学生融会贯通的知识;三是“整合”,意指课堂应整合其中所有教育教学因素,为学生创造强效学习场域。


下篇:观摩专家主题报告,内化融合提质要义

分论坛结束后,教学班师生随参会专家学者教师回到主会场,聆听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李松林教授带来的主题报告:《1+1>2——以深度融合促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主题报告从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为什么强调深度融合。李教授从课程实施的“现象”与“问题”分维破题,开启“什么是深度融合”的讨论。其次,“内容维度的融合什么”“方式维度的如何融合”以及“目的维度的为何而融合”对“深度融合”进行剖析。最后,从“内容形态”“活动形态”“操作关键”以及“高质量实践活动”对“深度融合教学是什么样的教学”进行解答。李松林教授主张,“深度融合”强调实现“主体”、“世界”和“知识”的多维多向融通,“深度融合的教学”则以某学科、领域中的核心问题、基础概念或深层观念为纽带,提倡将知识放回实践情境中,注重深度融合教学内容的任务化与结构化,以便达到在学生素养发展中产生“1+1>2”的整体效应,全面培养学生的广泛适应力、综合理解力和融合创生力,真正实现国家课程的高质量实施。


完结篇:教育硕士研究生《校本课程开发》教学班校外研习小结

《校本课程开发》是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选修课。自2017年开设以来,已累计开课5次,选课规模5-26人不等。结合教师教育和师范生培养的时代要求和学院规划,统整成都大学行之科研育人示范团队建设思路,该课程自2023年秋季学期开始探索课程改革,并以课程改革推动教学改革。2023年秋季学期,该课程共有26位同学选修。课程改革举措之一是链接课程资源,深化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整合。本轮课程共链接了三方面课程资源:

一是校本课程实地调研。2023年12月13日上午,教学班师生一人9人赴成华区熊猫路小学调研学校的“熊猫•功夫”校本课程。2023年12月13日下午,教学班师生一行6人赴都江堰市驾虹小学,系统调研学校的“耕读”校本课程。

二是线下学术交流。2023年12月15日下午,教学班师生一行8人赴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水井坊校区参加七中育才教育集团主办的第27届教育研讨会,观摩学习实践层面如何推进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的校本实践。

三是线上学术交流。2023年12月18日全天,教学班师生线上参加第二届基础教育教研论坛暨国家课程方案转化行动”崇明研讨会“,全程观摩上海市基础教育如何理解课标、课程、教研之间的关系。

以上系列课程资源链接丰富了《校本课程开发》这门课程的内涵,以“班本课程开发”为例,以身示范地为选课研究生呈现了课程开发闭环:其一,如何理解并设置课程目标;其二,如何链接、组织资源以充实课程内容;其三,如何组织课程的实施;其四,如何开展课程评价。本次探索旨在陪伴研究生以参与者而非旁观者的角色走完课程开发全流程,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内化到生活中,促进教学班研究生对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理解。正如研究生所感:“校本课程开发案例很多元,需要走到学校去看去听,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才能有真正的创新”。

客观地讲,本轮改革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真实问题,这些问题将成为《校本课程开发》未来课改和教改的努力方向。

编辑: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