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上午,2019级新生见面会在学生活动中心演播厅隆重举行
院长刘先强教授为新生讲入学第一课:《为师 为范 立人》
本网消息(文/图 李建波)9月9日上午,师范学院在学生活动中心演播厅举行了2019级新生见面会,刘先强院长面向全体新同学作了题为“为师 为范 立人”的开学第一课。
一、关于教育与大学的认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面对新入学的大学生们,刘院长开宗明义,直奔主题。 关于“大学”,虽然我们有所憧憬,并有一些初步认识,但我们更需要对其重新定义,明确其深刻的内涵。《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关于“大学”,我们需要深切领悟它的“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学教育之归宿,是服务社会之功效,“青年一旦学成离校”必是“于社会有所贡献”。大学的熔炉升腾着锻造打磨的热气,“新民”的目的鼓动起青葱年华的革命激情,青年应做学问, 才能有“教育之最大收获”;青年要做“大人”,引着愚夫愚妇们奋力前行;青年就是太阳,红日一出便光芒万丈。办大学要依靠人才造就人才,所依靠的是教授,“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民国时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就职演说中讲道:“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教授们在智识上可以指点学生,就是精神修养,也全赖教授的提携。故此,现代大学不仅要有大楼,更要有“大师”,“大师”乃大学之灵魂!
斯坦福大学: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大学崇尚学术自由之风气,现代大学制度的根本特征就是“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因为创造性价值是大学本体存在的价值,是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其最基本的制度规范就是学术自由、学术民主、学术平等。“学术自由是与现代大学同生共存的理念和原则,没有学术自由,就没有现代大学制度”(别敦荣教授)。
大学的几个常识性判断:
大学的作用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体现出来的,读大学也许没能给你带来好的工作机会,但是对于个人修养的提升,思维方式的转变都是影响很大的。如果把上大学作为个人素质的提高而不是作为找职业的敲门砖,就不会有读书无用的感慨了。由此,面对大学,我们需要具备一些常识性的判断。
首先,大学不是高四。大学不仅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且培养思考者;既要强化知识与能力,更要重塑三观。
其次,“读大学”到底有用or无用。现在社会中存在着三种观点:其一,大学毕业生混得不如学历低的。“知识群体”的无奈,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正在被现实一点点无情吞噬。找工作、升职、接任务等等都靠关系的社会,知识的作用在弱化,向上通道变窄,上不上大学真的不重要了,很悲哀。其二,上名牌大学才有用。时下“读书无用论”剑指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文革时期的“读书无用论”有本质的区别。不是名牌大学读了确实没用,现在招人,好点的岗位都强调要名牌大学毕业生。其三,上大学对个人修养提升、思维方式等转变影响很大。由此,面对这些问题与困惑,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并加以平衡。
真正的学习要回归单纯朴素的心。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最后交到大学老师的手里。如何保持对知识的纯真兴趣,如何保持对生活的持久热爱?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需要在现实中不断地追问自己,读大学就仅仅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多挣钱的问题吗?那么,我们的灵魂有该如何安放呢?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慎重考量。
求学的动力。求学的动力,既有来自外部的压力,也有来自内部的需要。关于读书治学,当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去千百度,蓦然回首,她在灯火阑珊处”的治学精神和境界!
二、我们的CDU(成都大学)
成都大学1978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成都市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拥有百年历史的三级甲等综合附属医院,国家级抗生素研发基地的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82人,副高职称430人,博士408人。
秉承 “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成大精神,“雅成大德、恒成大器”的成大校风,“学会学习、读懂生活”的成大学风,实施“人才战略、特色战略和国际化战略”,着力培育“校城融合、开放协同、区域应用”的人才。
走进师范学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范学院是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学院,是为未来培养合格教师的学院,学院始终追寻“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信条,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行动准则,坚持“厚基础、强能力、育特长”的培养目标。作为自己的发展,我们需要把自身放到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加以考察,坚持“为师 为范 立人”,将个人的梦想与教育的梦想、与国家的梦想实现有效对接,树立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最终成就自己。目前,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教师教育迎来了春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指出,到2035年,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突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刘院长指出,在人类众多的职业中,对教师的溢美之词极为丰富,对教师自我修为极为关注。令众多有情怀者选择之。孔子,苏格拉底,杜威,陶行知,陈寅恪,卡尔.罗杰斯如是……。因为,教师这一职业培育我们有 “爱满天下”的博爱精神、“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求索精神。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师范学院是一个历史非常厚重的学院,其人才培养历史可追溯至1904年。学院下设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应用心理学四个本科专业,是四川省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单位,四川省卓越小学教师培养单位。2016年获批教育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学院始终以“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为教育信条,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教育行动准则,以“厚基础、强能力、育特长”为人才培养目标,依托四川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省青少年性教育普及基地等省厅级学术平台资源,发挥四川省唯一的学前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优势;利用学校的四川省中小幼教师继续教育成都大学培训中心、四川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成都市教育系统干部培训中心、成都市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中心等职后培训平台的实践界优秀专家,推动学院人才培养的系列化、持续性改革举措被《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生成的系列教学改革成果,多项获得省部级、国家级奖励。
厚重的历史 优良的平台 优秀的团队
成都大学附属小学
成都大学附属幼儿园
读大学 怎么读
读大学,你准备好了吗?
刘院长例举了现在大学生活中的种种乱象,其实大学里存在着很多不好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有归零心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需要“五走”,即:走下网络,走出寝室,走向操场,走进教室,走进图书馆。真正的问题是要“学会学习(learn to know )”,这是我们必须的生存技能。还要学会做事(learn to do)、学会生存(learn to be)、学会共处(learn to live together)。人的一生,是一连串决定交织而成的过程,其精华在于自己如何选择。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选对舞台,尽情挥洒才华,走出自己的路。因此,我们得很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涯,具体应做到:认识自我,居敬持志,明确读书的远大目标;著紧用力,虚心涵咏,端正读书的精神态度;循序渐进,熟读精思,掌握读书的方法技巧;切己体察,持之以恒,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大学,需要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表达。“读写能力是所有教育的基础,也是最难的一种抽象的批判性思维”,“说明性是大学教育中定义学术写作的一个要义”。读书,当秉承曾国藩的三字诀,即:“专”字诀。曾国藩认为,钻研学问没有固定之法,但一定要专。用功好比挖井,与其多挖而不出水,不如守住一口井,力求挖出水来。如何做到“专”?必须要有选择。曾国藩有一个观点:买书不可不多,看书则不可不择,做到专而精。“恒”字诀。曾国藩认为,读书有成,需要日久年深的功夫,需要持之以恒的习惯。主张“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耐”字诀。“耐”,首先体现的是要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来读书。其次,要有读懂、弄懂的耐心。
为师 为范 立人
师范学院始终坚持自身的教育追求:为师 为范 立人。作为师范人,当培育教育情怀,勇于社会担当。面对未来发展,同学们需要认清自我、了解外界、锁定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做到知行合一、全力投入,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反馈调整,持之以恒,最终走向成功。
最后,刘院长向同学们提出了殷切希望,“期望你们铭记师范“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信条,研读教育真谛,品读生命内涵,努力成为一个有家国情怀的时代青年。鲲鹏展翅凌万里,逐梦扬帆再起航。期望你们砥砺前行,相互勉励,相互支持,共同收获生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