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新闻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新闻 >> 正文
首届川港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成功举行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31日
查看:
  来源:

 

图片1.jpg

本网消息(文/莫春梅 彭韵潼 图/周缨缨)3月30日,由香港教育大学、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成都市青羊区特殊教育学校、青羊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川港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成都市青羊区特殊教育学校召开。本次会议参会人员有来自四川各地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机构、普通学校的老师,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特殊儿童的家长和社区工作者们和川港两地的研究者,共计两百三十余名。

会议由成都市青羊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卞蓉女士主持,香港教育大学协理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卢成皆教授、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党委书记肖红女士分别致辞,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背景、川港两地的合作历史、以及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做了介绍。本次会议的目的是贯彻落实我国基础教育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工作指引,促进川港两地融合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我省融合教育的质量。研讨会围绕融合教育的核心,与会专家从自闭症儿童的支持策略、融合教育学校督导、教师培养、家校合作共育、社区融合环境创建等方面展开研讨。

图片2.jpg

3月30日上午,来自香港教育大学的李萍英博士、慕雯雯博士和成都大学师范学院特殊教育系系主任莫春梅老师就自闭症的支持策略、影子老师、融合教育督导三个主题进行分享。

李萍英博士分享的主题是《启动正向循环——从认识自闭症优势开始》,李萍英博士介绍到随着自闭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人们面对越来越多的自闭症儿童,如何认识、看待、帮助自闭症儿童,是很多教师和家长面对的共同的问题。李萍英博士从正向教养的角度,介绍了如何积极、正面地看待自闭谱系障碍,从而鼓励自闭症儿童学习、互动。李萍英博士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案例,通过丰富的案例的分享,李博士鼓励教师和家长成为挖掘自闭症儿童潜力的人。李博士还介绍了如何通过结构化教学法、通过正面、鼓励的语言来帮助自闭症儿童。

慕雯雯博士着重介绍了融合教育实践的重要支持者——影子教师的工作内容和方法。慕博士重点强调了影子教师和学生、教师、班级同学建立积极关系的重要性,积极正面的关系有利于其工作的开展。慕博士还从环境与教学调整、课堂中的辅助、以及如何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再逐步撤除服务等方面给了教师和家长十分具体的建议。

莫春梅老师结合其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经历出发,介绍了普通学校融合教育督导的介入模式和策略。莫老师首先介绍了融合教育督导介入的重要性,作为特殊儿童支持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督导能为融合教育实践提供专业的支持。莫老师分享了两种不同主体模式下的督导模式和督导的内容,结合实际案例与与会者进行分享与交流,着重介绍了在督导过程中如何对普通教师进行相应支持。莫老师的分享让与会者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更有效的推进普通学校融合教育支持体系的构建和融合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3月30日下午,会议由成都大学特殊教育系刘颖博士主持,成都大学特殊教育系卢悦博士、自闭症儿童的母亲杨正丽女士、成都市青羊区特殊教育学校卞蓉校长、成都融智助残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彭刚先生就高校师资培养、家庭教育策略、家校合作共育与社区融合环境建设与与会者进行了分享交流。

卢悦博士介绍到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其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史可追随至1904年,自2006年来,先后招收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应用心理学四个普通本科专业,目前在校生2000多名。学院依托成都大学城市型大学的资源优势,面向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和国家中心城市发展需求,建设特色鲜明的优质师范学院,致力于培养四有卓越教师。卢悦博士首先阐述了普通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含义,再结合教育事业发展公报和调研数据阐述了融合教育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就成都大学从2014年开始针对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专业融合教育素养培养的人才培养定位、教学组织、评价、实践教学和培养成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卢悦博士还对成都大学在职后融合教育师资培训的课程模块和实施经验进行了分享,让与会者对职前职后融合教育师资的培养体系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杨正丽女士是一名9岁自闭症儿童的妈妈,她的孩子在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杨妈妈分享了她自从有了这个自闭症孩子后的心路历程,从极度悲伤到尝试坚强,其心路历程引发了参会家长的共鸣,也让与会的教师和大学生加深了对特殊儿童家长的理解,感叹特殊儿童家长的不容易。接着,杨妈妈分享了如何去整合资源,从家庭、学校、特殊教育资源中心、高校志愿者等方面获取支持,构建起了孩子的支持体系,让自己的生活从必须入校陪读孩子到可以回归工作岗位。接着杨妈妈分享了她时间管理的办法,如何有效的合理的安排一天时间,从早晨起床、早餐、出门、放学、睡前等不同的时间段,结合孩子的特点,在每一个时间段有一个重点的训练目标,通过亲子互动来一点一点提高孩子的能力。最后,杨妈妈分享了她的离散教学法,在她和儿子的相处中,杨妈妈教养孩子的方法就像一个百宝箱,有情绪控制法、示范法、示弱法、大胆尝试法、电子游戏法、图文并茂法等众多方法。杨妈妈的分享让与会者认识到自闭症孩子的成长与家长的支持和参与是密不可分的,都觉得她分享的内容很实用和实在,值得家长们参考借鉴。

卞蓉校长分享的主题是青羊区特殊教育学校家校共育的实践探索,卞校长围绕着学校的办学思想“每一次的为你,是朝向自我的完善”,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史。成都市青羊区特殊教育学校目前有在校特殊教育学生232名,其中自闭症儿童有150多名,是目前成都市自闭症儿童规模最大的特殊教育学校。学校本着开放办学的思想,对区域内的特殊儿童实施零拒绝。在面临着学生总数增加,教师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引入家长的参与,协助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照料等工作,学校家校的共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后来随着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和康复质量的需要,学校进一步整合资源,培育家校共育团体,将培智联盟作为学校组织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充分参与学校的各方面工作。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学校也在不断的完善陪读制度、教师志愿者制度等,规范管理,组织丰富的家长活动和家校共育活动,家长和教师在这样的实践探索下都得到了发展和成长,学校也形成了长效的工作机制。

成都融智助残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彭刚先生分享的主题是“温暖青羊,以爱融碍,共建心智障碍者友好型社区“。 成都融智助残公益服务中心是由青羊特校心智障碍学生家长自发组织,于2017年底在成都市民政局注册的民办非营利社会组织。与多家国内外专业组织保持良好、密切的合作关系。其服务针对心智障碍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庭,践行社会倡导和政策倡导;宗旨是让心智障碍者全面平等地融入社会;愿景是建立本土特色的心智障碍者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彭先生通过三个故事分享了如何通过给特殊儿童搭建展示平台,展现特殊儿童风采,让普通人士看到特殊儿童的优势才能;通过和社区合作,使用公服资金为特殊儿童举办夏令营和艺术嘉年华活动;通过组织特殊儿童家长参与马拉松活动,带动家长有勇气走出家庭,更好的融入社区,丰富特殊儿童的业余生活。同时,彭先生还分享了如何链接资源,通过自媒体,网站,报刊等媒体形式去进行融合教育倡导。彭先生的分享让与会者感受到融合教育的实现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在做努力,家长、社区等其实也是实施的共同体,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促进融合教育质量的提升。

本次研讨会紧密围绕会议的主题展开,与会者在专家们的分享后均纷纷表示本次会议内容丰富,理论框架清晰,实践内容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对他们如何支持特特殊儿童,提高融合教育质量指明了方向。

 

编辑:李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