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年教授的事迹早已知晓,这次观看电影《黄大年》算一次重温。无论电影还是本人,可讨论的东西很多,这里说说人生选择。
同为吉林大学的孙正聿教授在《哲学修养十五讲》有过这样的表达:“有的西方学者曾这样谈论现代化的问题: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就是人的行为模式由指定性行为转变为选择性行为的过程,也就是人的行为模式由世代相袭的行为规范为指导转变为以理性的思考为基础的过程。”美国的C. W. 莫里斯(Charles Morris)在《开放的自我》中说:“选择是有生命东西的主要特征,没有选择的生活就会使生活停止下来。”“活着就是选择某一事物,放弃另一事物。中立是选择正在形成的某一时刻。单单坚持中立的自我则是死亡了的我。”可以说人生就是选择,选择构成了人生,作为人时时刻刻都在面临和做出选择,不同的选择可能带来不同的人生结局。学习就是学习选择。
好的选择是理智的选择,理智的人能够充满诱惑的选择面前把自己看清,做出更务实的选择,从而更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值得称道的选择是高尚的选择,高尚的人是在可以做出对自己更有利的选择时,却为了更多人的利益选择了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马克思说:“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理智的选择值得称道,高尚的选择让人敬佩。
黄大年的选择富有理智与高尚。
在专业上,黄大年选择精益求精,他知道光是好人是不够的,要服务国家必须有真本领,要站在世界领先的位置上,这是黄大年带着团队突破一个个技术难题,在航空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项目上获得重大突破,实现了跨代研发的设计目标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的前提。他鼓励学生一定要走出去,要向发达的先进的国家学习。在电影中,在团队用人上,他说:“谁有本事就用谁。”必须看到,真有本事才能真正对社会有价值,才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在服务对象上,黄大年选择服务祖国,报效国家。他放弃了国外优裕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回到中国回到母校,进行科技攻关。基于这样的选择,他以只争朝夕的方式和时间赛跑。中科院院士施一公对黄大年曾有这样的评价:“他是最单纯的赤胆忠心的海归科学家。”
在名誉利益面前,他选择工作第一。为了节约时间,他身为中科院院士评审专家,自己却不是院士,他说评审院士太浪费时间。但他却抽时间关心同事的职称晋升,赢得了同事的尊重和支持。
在学生培养上,黄大年生活上主动关心,学术上严格要求。资料显示,黄大年国内共培养博士13名、硕士5名。他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一对一、点对点的个性化培养模式,学生喜欢什么,他就努力传授什么;学生哪方面有潜力,他就着重去挖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走上适合自己的研究道路。他是受学生尊重的好老师。
选择形成了自己的人生,黄大年成了值得尊重和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