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新闻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三全育人 素养生根——成都大学行之科研育人示范团队2024级研究生前置性阅读沙龙总结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0日
查看:
  来源:

本网消息(文/杨镇菡 范小梅 图/高林节 姚娜)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提出了新要求。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2024年成都大学行之科研育人示范团队延续研究型师范生培养模式,组织实施了为期5个月的“2024级硕士研究生前置阅读沙龙”。本次沙龙精选了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经济学、美学等学科领域14本经典著作,在往年前置性阅读机制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前置性阅读沙龙目标的指向性,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研究型师范生。


顶层设计——通识立意,格局增持

本次前置阅读沙龙坚持“通识立意,格局增持”的思路,旨在为成长为研究型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打下基础。沙龙面向10位硕士研究生和1位本科师范生展开,从4月持续到8月,以月为单位推进,每月精读2至3本经典著作(表1),月底召开线上“典读会”。同学们一方面“走进书本”,在阅读经典著作的过程中感受多元学科视角,认识到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自身思维的局限性,初步达成通识教育目标;另一方面也“跳出书本”,基于不同学科视角观察教育现象,理解教育规律,从而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开放的格局投身未来教育教学实践。

表1 团队成员每月阅读书单


过程剪影—问题驱动,相生相长

【问题驱动】本次沙龙的机制创新主要体现为“多元问题驱动”。为落实该机制,沙龙设置了“精读组、研读组、深读组”三类角色。不同角色分别在不同环节发挥作用,共同推进阅读,深化阅读。精读组5人,由已被5所高校录取的准研究生组成,他们分别是2020级小学教育2班杨镇菡同学(现已赴西北师范大学攻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019级学前教育1班高林节同学(现已赴陕西师范大学攻读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2020级小学教育5班彭心宇同学(现已赴四川师范大学攻读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2020级小学教育5班任小澜同学(现已赴伊犁师范大学攻读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以及已到我院报到的2024级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新生姚娜同学。按照沙龙顶层设计,5位同学需按要求完成精读书目,并结合阅读内容和见实习观察提出3-5个符合要求的问题。研读组6人,由成都大学师范学院5位高年级研究生和1位大一本科生构成,主要负责回应2024级研究生抛出的问题,并基于这些问题进行新一轮问题挖掘。深读组1人,由成都大学行之科研育人示范团队范小梅老师构成,主要负责深化研讨主题,提升研讨内容,在前两轮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形成更深层的问题,促进深度阅读与思考。由于“多元问题驱动”机制的加持,本次沙龙在“通识立意,格局增持”思路下初步实现了一些具体目标:

首先,以问题检验阅读效果。围绕文本提问的过程,本质上也是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建构文本意义的过程,有助于促进理解,深化阅读,有助于避免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本次沙龙的顶层设计要求精读组每位同学围绕阅读内容提出3至5个问题,并彼此解答、讨论。经过5个月的精读训练,阅读组5位同学的提问逐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关注不同学科的专业名词、晦涩概念,转向关注学科思维视角的比较与反思,进而尝试以不同学科视角理解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基本达成了思维训练的目标。

图1 精读组部分问题展示

其次,以问题培养高阶思维。研读组以高年级研究生为主,各位同学都已经过1至2年的专业训练,但还未形成组织专业阅读,深化专业研讨的能力,高阶思维指征还不够明显。本次沙龙的顶层设计要求6位同学在与精读组同学们同步阅读的基础上,密切关注研讨过程,基于精读组的问题提出1至3个有价值的新问题,引导全体同学聚焦、变焦、再聚焦,循环推动研讨走向更深处。精读组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些是真问题,具有研讨价值,有些则是假问题,需要研读组同学们予以识别、解释。这个过程培养了研读组同学们回归本质、解剖问题的元思维。经过5个月的训练,研读组的同学们初步理解了元思维,并进入应用元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状态,有效推动了高阶思维的形成。

图2 研读组部分问题展示

最后,以问题建构研究性学习生态。逻辑严密的问题链是深化专业学习的关键技术。经过精读组和研读组的分享、对话、研讨,大部分问题都趋于明朗,但依然会遗留一些问题。导师全程关注研讨走向,实时抓取难点、盲点设置问题,引导团队成员辨析关键概念,重建知识结构,拓展学习深度,促进相生相长。例如,在5月的教育阅读专题中,团队成员研讨过程中对“教育”、“生活”、“学科”等概念之间的关系感到很困惑,导师即时生成一组练习题,引导同学们以图表形式对概念关系展开梳理、建构。通过构图,精读组和考察组成员重新调动已有知识,将概念关系可视化。导师同步构图并反馈,由此共同构成概念关系拼图。

图3-1 导师即时设置的思维题

图3-2精读组、研读组部分同学的即时构图

图3-3导师提供的构图参考


成效初评(下)——表达提档,思维升级

本次为期5个月的研究生前置性阅读沙龙初步达成了“通识立意,格局增持”的设想。对于已经从学院毕业的4位同学来说,这是“扶上马,送一程”的情谊——即便同学们已经毕业,行之团队也期望能为大家未来的专业学习再做些什么。对于已到我院报到就读的1位研究生新生来说,这是“既来之,则行之”的约定——不论基础如何,只要进入团队就需要尽快找准节奏,进入研究性学习状态。

沙龙结束后,11位同学分组展开自评、互评。根据评价结果,本次沙龙主要表现出两方面成效:一是专业表达表现出积极变化,比如表达形式上,同学们基本掌握了结构化问答技术,条理清晰,较好地优化了表达效果;表达内容上,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善于结合实习或生活中的典型案例阐述个人观点,理据适切;表达策略上,善于换位思考,听众立场明确。同学们最集中的感受是,“学会了多角度看问题”“学会了用整体眼光看待教育问题”“口头表达更有逻辑了”“学会了结合听众需要调整表达方向”。二是专业思维产生积极变化,主要表现为元认知变化,同学们学会在分析问题前有意识地对问题进行拆解、转化,通过抓取关键概念,挖掘内涵,兼顾外延,回归问题本质。同学们认为,“沙龙有效锻炼了批判性思维”“知道了怎样在已有问题上进一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不能因为别人的观点轻易否定自己的观点”。

表2团队成员互评结果展示


发展前瞻(终)——沉心俯身,厚积薄发

“厚积而薄发,博观而约取”。教育具有长期性。行之团队将继续坚定地沉心俯身,不急不躁,通过一笔一划、一书一事、一言一行唤醒每一位研究生的专业自觉。本次前置性阅读沙龙带给团队成员的真正价值或许需要等待五年、十年之后才会显现,但它已经为团队成员埋下了深度学习的种子,它将持续为每位同学成长为有格局、有视野的教育家型教师提供养分补给。

编辑: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