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消息(文/杨佳蕊 范小梅 图/邓芮林 吴晗露) 2024年是成都大学行之科研育人示范团队立项为校级“三全育人”示范团队的扛鼎之年。团队延续过去五年探索形成的研究性学习传统,每半个月常态化组织召开一次“行之典读会”,通过整本精读经典著作,以理论串联教育见习实习中的所见所感,为同学们搭建学术交流、思想争鸣、素养生根的平台。
在团队师生共同努力下,本年度累计召开18次“行之典读会”,8次临时组会,共围绕“唤醒理论”和“多元求解”主题词精读12本经典专著和7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泛读14本经典专著,覆盖逻辑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每次“行之典读会”均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研讨形式包括文献共读、专题分享、案例解析等,旨在促进组内学术交流与项目合作,提升研究能力与专业素养。
表1“行之典读会”年度书单(2024)
通过阅读经典并用诸实践,同学们在两方面获得深层成长:
其一,学会唤醒经典中的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经典阅读不应是“坐而论道”,而应是“做而论道”,即遵循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行知逻辑,先不妨大胆实践,带着实践中的疑问阅读经典,以真问题驱动阅读。以游戏专题为例,该专题是为了回应同学们见实习中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而设置——班上几个同学本来玩得好好的,结果不知怎么就吵起来了,有时候还会动手打起来。这类现象中的个体冲突,本质上可以用游戏社会学的相关理论来解释。一旦带着真实问题进入阅读过程,同学们便更容易感同身受,也更容易理解经典著作的生命力。
其二,尝试跨越学科间的壁垒,探索多元求解。同学们实习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初看往往都长着“教育的模样”,但掰开“教育的模样”这层外衣,问题的心理学、社会学、逻辑学、经济学本质便会次递展露。因此,解决教育中的问题,不仅需要从教育领域 “开方子”,还需要其他学科协同。为此,团队将逻辑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经典阅读作为阅读教育经典前的“规定动作”。先建立多元学科知识体系,再启动教育学科的经典阅读,视野便更开阔,格局便更宏大,因而更容易练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书中天地宽。成都大学行之科研育人示范团队坚信,读书是一件投资小、回报大的事。读经典可以深化专业认知,激发创新思维,凝聚团队合力,形成文化自信。经过在“行之典读会”的高浓度研讨氛围中浸泡,团队研究生逐渐形成了孵化学习型团队、组织跨学科阅读沙龙的能力。
2025年,成都大学行之科研育人示范团队“行之典读会”将在现有阅读模式基础上,继续围绕“课程育人”和“教学得法”两大主题词,精读12本经典著作,泛读12至18本经典著作,并同步组织语文(小学、初中)、数学(小学)课例研究及教学实训,为每一位有志于教育事业的同学打造专业“羽翼”。
图1 “行之典读会”现场正在进行思维可视化练习
图2吴晗露同学(研三)在“行之典读会”上作精读分享